8月20日,上海资深媒体人沈雷透露,某五大联赛的球队向中方询问了一位年轻球员的转会意向,但被要求“保证出场时间”这一条款所劝退。
沈雷在文章中提到:就在上周,他得知了一则确切的消息,涉及中国球员的留洋事宜。某五大联赛的俱乐部向中国的一家俱乐部询问了一位年轻球员的转会意向。然而,在谈判初期,国内俱乐部提出的要求就让对方望而却步。这个要求并非转会费或年薪,而是“保证出场时间”。因此,谈判自然无法继续进行。
在其他方面或许还有协商的余地,但唯独这个条件是无法妥协的。对于球员的出场时间,买方俱乐部无法直接决定,主教练也无法给出保证,一切都取决于球员的实力和机遇。更何况,中国球员进入五大联赛的转会市场,是一个绝对的“买方市场”。近十年来,除了武磊之外,没有其他中国球员在五大联赛站稳脚跟,这个群体需要更多的成功案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即使某个球员在国内联赛中表现出色,也无法改变整体弱势的现状,怎么可能让欧洲俱乐部对其队内地位作出保证呢?
沈雷分析认为:从国内俱乐部的角度来看,提出这样的要求似乎有其合理性。球员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实战经验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长时间坐在替补席上,岂不是浪费了球员的大好前程?但仔细思考后,会发现这种理由中的荒谬之处——正如前面所说,球员能否获得出场时间,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和机遇,而不是通过“保证”来实现。
国内俱乐部真正担忧的,可能是“资源流失”的问题。虽然有武磊、张稀哲等旅欧结束后返回国内母队的成功案例,但近十多年来,更多的情况是中国球员在留洋结束后匆匆回国并更换了东家,甚至有人将留洋作为暗度陈仓的手段,而非提升水平、追逐梦想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俱乐部很难真心支持球员留洋,因此设置了各种门槛。
沈雷最后总结道:亚洲球员留洋是为了追逐梦想,即使是已经在欧洲崭露头角的日本、韩国球员,作为个体,在逐梦的过程中也一定会付出代价——初期收入可能仅够维持生计,可能无法获得更多的出场时间,当然还有身处异乡的种种不适——但一旦成功,他们将成为更优秀的球员,获得更多的资源,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如果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那么自然不会走出舒适区,毕竟中国球员留洋并非富二代游学镀金。